北京市现有六万名执法人员,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但分属于一百多个部门。各部门都在抱怨执法力量不够,而力量又往往损失在内耗中——
本报讯“谁都来管,谁都不管”的多头管理,使得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一些痼疾长期得不到治理;即使下大力气治理后,其成果也难以巩固。据悉,这一顽症将治愈有望——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近日在北京市政协的有关会议上向政协委员通报,年内的工作重点是:理顺体制。
据介绍,由于政出多门,权力交叉,“八个大沿帽管不了一个大草帽(即小摊贩)”的现象普遍存在。平时大多是“满街大草帽,找不到一个大沿帽”;而到收费时,则又是“八个大沿帽来找一个大草帽”。全北京市有6万名执法人员,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但分属于100多个部门,又显得势单力薄、顾此失彼,各部门都在抱怨执法力量不够,但力量又往往消耗在内耗中。
在环境卫生方面,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还未落实。多年来,除市容监察所外,街道没有环卫专职管理部门,没有稳定的环卫专业队伍。市、区、街环卫作业交叉,职责不清。
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和拨款不足,一些街道难免以创收为借口,乱办市场,更使城市管理力度大打折扣。
为理顺执法体制,北京市于去年经国务院法制局授权,率先在宣武区进行试点,成立了区级行政执法主体——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它行使原市容监察、绿化执法的全部处罚权,及工商、规划、市政、公安交通的部分处罚权,将原来的政出多门改为监察大队综合执法。一年来工作成效显著。
北京市政府已决定,下半年在其他城区扩大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刘敬民副市长介绍,下半年还将关注街道财政来源,解决街道办市场的利益驱动问题;环境的清扫也将走出一条效果好、收费低的良性循环之路。